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网络戾气容易滋生的重点环节版块,从严打击恶意攻击谩骂、挑起群体对立、宣泄极端情绪等突出问题,坚决惩治一批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有力遏制网络戾气传播扩散。(11月18日 新华社)
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尤其近几十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兴起,网络用户的急剧增加,人们工作、娱乐、购物、阅读等行为都搬到网络上来进行,于是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打造文明的网络生态,让网络成为真正造福人民的新平台、新机遇,成为广大网民的内心呼唤和美好的憧憬。
但是网络噪音破坏了网络生态,以及人们对文明网络的美好期待,这些噪音里尤以网络戾气为甚。四处弥漫的谩骂声音、肆意煽动情绪的信息、无底线造谣的帖子等,把网络世界搞得乌烟瘴气,让人们无法真正享受网络之便利。
网络戾气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无论是挑起群体对立,还是污名化特定群体,抑或是借社会热点恶意诋毁,无疑都是一种炒作行为,目的是博取眼球、获得高关注度,继而从中渔利。这种通过扰乱网络秩序、丑化网络生态的行为损人利己,百害无一利。他们打擦边球,试图钻法律空子,无疑是短视的自私的行为。
网络戾气是网络文明的乱源之一。网络戾气善于伪装,它们很容易得到不明真相网友的跟风。比如挑起男女对立,它们从生育、家务等夫妻双方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摩擦的小切口入手,同情一方,贬低另一方,很容易让网友产生共鸣,从而被情绪左右理智,对男女对立这种伪命题开展大讨论,最后可能演变成无差别的性别攻击。唯恐天下不乱,精心策划话题,从乱局中受益,这是网络戾气的共性。
必需坚决清除网络戾气,净化网络生态,还网民以清朗网络之天空。三类主体要守土有责,主管部门要经常性推动清理网络戾气的专项整治,集中处理一批账号、博主,以儆效尤;网络平台要坚决提高审核力度,不对充满戾气的内容推流,不做推波助澜的帮凶;广大网友要擦亮一双慧眼,练就火眼金睛,不为乱花迷眼,做坚定的正能量的忠实粉丝!(天府新区评论员 田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