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店协会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餐饮行业聚焦生产与服务两大环节持续实施反浪费举措,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成效显著。报告显示,2022年,餐饮企业针对生产环节开展的常见举措主要包括合理采购、规范仓储、科学配餐等11项,针对服务环节主要包括日常宣传培训、给出适量点餐提示、主动提供打包服务等8项。(10月16日 新华网)
一提起粮食浪费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舌尖上的浪费”、餐桌上的铺张,想到的对策也往往是诸如“光盘行动”、打包饭菜之类的举措。但其然不尽然,我们在餐桌上看到的浪费是显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察觉的。如果你把目光稍稍前移,就会发现,粮食浪费的现象不止在舌尖。
从播种到收获,再到端上餐桌,一粒粮食要完成最终使命,要经过数道甚至十几道流程。而在漫长的粮食生命周期中,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等每个环节每个领域都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比如收割的技术高低、仓库的管理是否有效、运输工具封闭性是否良好等,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影响着粮食是否颗粒归仓。此外,也有人在做饭时缺乏节约意识,结果备餐过多、食材储存或加工不当等,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在增产上有成效,也要在节约上创新手段。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其它环节、领域的浪费亦不可小觑,因为其更容易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粮食生产运输加工中必要的浪费。这种观念要不得,要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灌输到粮食生产加工消费的全过程。正所谓: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反浪费不止在“世界粮食日”这样的节点,日常浪费亦要足够重视;反浪费不能只盯着寻常百姓的餐桌,对党政机关、明星企业等主体亦要加强监管;反浪费不止在于铺张奢靡,对一粒米一颗粟的浪费亦不可熟视无睹;反对浪费不止在舌尖,吃喝之外的浪费同样值得警惕!
“民以食为天”,节约粮食既是传统美德,也反映一个人的素养,更是我们的责任!(天府新区评论员 田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