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情景剧“融入式思政课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7-02-15 10:20 来源:天府新区文明网 责任编辑:余辰璐


新华社北京214日电(记者 李欣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如何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困扰许多高校的难题。


“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党中央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要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说,“我们始终坚持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95%的本科生在校期间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多年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坚持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创新思政课吸引学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园内,一块书卷雕塑上刻着“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社会精英培育的殿堂”。如何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重点探索的方向。


“早出晚归是我的自由……”“你应该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是6名法律专业女学生在思政课上表演的情景剧,同学们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陷入深思。“情景剧是万资姿老师和我们一起设计的,讲述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小毛病,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法学院大三学生苏麒说。


被学生们昵称为“资姿姐”的“80后”青年思政教师万资姿告诉记者:“我们还排演了《广场舞故事》《角色互换》《股东大会》等课堂情景剧,在课堂表演间隙为学生们进行社会行为分析,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很受学生喜欢,是思政课的创新方式之一。”


2014年到青年政治学院担任思政教师的史为磊博士在吸收其他高校经验的同时,和同事们摸索出了课堂新闻播报法、网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融入式思政课教学法”,2016年他的思政课入选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扬帆资助计划”。此外,青年教师们还创造出了舞台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集团作战法等诸多新颖的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成为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新途径。


丰富社团工作培养学生


“我们设计的汉服漂亮吗?”大三学生陈美霖一见面就真诚地向记者征求意见。“我刚入学时非常内向,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汉服社,经常为同学和社区群众进行汉服展示表演,性格因此变得开朗多了!”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树辉说:“汉服社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60多个学生社团之一,校园的社团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把思想政治课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的作用。近3年来有93个团队千余名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撰写有参考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数百份。”


创办云南山区支教团队的苏麒、勇救落水女青年的高兴贵和杨妍君、扎根西部而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陈允广、“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陈昆、大学生“村官”创新人物李学文……这都是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代代学生中不断涌现的优秀大学生。


开放平台培育教师


史为磊认为,自己的成长主要得益于学校的开放与包容,“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青柿智库’等多个开放式交流平台,让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热情释放出来,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框,大胆创新适合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学院培养出了万资姿、史为磊等一批吃透理论、信仰坚定、教学自信的青年思政教师,他们用创新而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堂,学生们一改追捧明星而去追捧他们喜爱的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伟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探索依然是初步的,我们将进一步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培养出更多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责任感、能够深入基层服务大众的优秀人才。”倪邦文说。


据介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中每年都有10%主动选择去基层、去西部、去艰苦的地方践行自己的理想。中国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连续多年招收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副总经理许高峰认为,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具有鲜明的讲政治、听指挥、肯牺牲、适应能力强以及热情谦和的特点,是大型国企最需要的人才。(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