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沉淀历史的根与魂”。去年9月召开的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指出,成都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创造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为贯彻世界文化名城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近日,由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事处、成都大浦当代艺术馆主办的两场分享会“蒂姆·乌尔里希斯:自我展示作为第一个活着的艺术品”和“乌苏拉·纽格鲍尔:人身的存在与缺席”在成都天府新区华阳文化馆趣园举行。
分享会现场
活动现场,来自德国柏林的艺术家伉俪分享了各自的艺术创作,以个案的形式,为观者呈现更为系统的艺术家创作历程,并与现场观众展开交流。
分享会学术主持、旅德艺术家刘广云在现场谈到,蒂姆作为国际范围内对当代艺术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拘于形式、流派,非常宽泛并具有实验性。其多年前提出的“整体艺术”概念,在艺术史的节点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在世界顶级艺术家蒂姆眼中,人就是这一生,他也始终用作品践行这一观点。不论是在雷雨天背着避雷针的行走,还是在眼皮纹上‘THE END’字样,他都在用身体挑战生命极限,对宗教、信仰、生命提出讨论。在现场,蒂姆为观众展示了自己的部分创作。
分享会现场
《肖像》:蒂姆想给自己做一个不同于铅笔画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肖像,因此他请到一名飞刀客,以扔飞刀的方式对自己的肖像进行记录。
《房子与险情》:蒂姆在一间要被改造成农民粮仓的犹太教堂中,将一颗很重的铁球围绕着地面中间的红色玻璃房模型旋转了六周,直至模型被砸碎才停止。
《剧终》:这是蒂姆在1980年创作于法兰克福的一件作品。它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文字游戏,全世界电影剧终的那一幕以及自己的身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与剧终相关意义的故事。
“如果说人生就像一场电影,自我展示是第一个活着的艺术品,那么‘THE END’意味着艺术品的结束。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我会一直带着孩童般的好奇心在生命的疑问中找到答案,如果这条路行不通,我再换一条,失败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对艺术的探索我将直至死亡。”蒂姆表示,如果说摄影是对生命消逝过程的记录,那么艺术就是对人类记忆的某一时间段的呈现。
作为柏林艺术大学教授,乌苏拉·纽格鲍尔关注女性身体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其作品也与这些有所关联。她以细节化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与身体相关的艺术作品,讨论存在的问题、人生的缺席和曾经生命的样子……
《Tschador aufbau》:乌苏拉这一7件红裙间歇性旋转的创作,成为了ins上网红打卡和高曝光度的作品。这个作品的主题是关于对穆斯林女性身体的讨论。针对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所穿戴披风遮蔽身体的习俗,她创作了7件巨大的披风,里红外黑。并花费两年的时间采访不同宗教宗族的女性,获取她们的感受。
《perelman fertig》:佩雷尔曼轻松破译了庞加莱猜想,将答案公布在互联网之上,并拒绝任何奖金。这一真实事件令乌苏拉感动,于是她写了很多信给佩雷尔曼,表达数学抽象思维之美和艺术创作思想的共通之处,在未收到任何回应后虚构了佩雷尔曼的回信。整件作品非常具有诗意。
此外,乌苏拉还有对文明、生命探讨的作品。她将哲学家加缪、文学家卡夫卡等八人置于同一画面,并邀请哲学家、记者的博士论文教授等人坐在一起讨论历史、文明、文化,对“我们知道所有,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提出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