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接下来还有五一、端午小长假。很多人早早就安排好了出行计划,抢购了火车票或机票。当下,“打卡式”旅游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文化IP(指辨识度高、具有变现能力的文化符号——编者注)成旅游产业增长新爆点。(3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在路上”,大概是所有人对春天的期盼。春花烂漫的季节,吹面不寒的天气,最适合户外活动了。于是在春天里,游客们纷纷出门“打卡”,赏花看景,郊游踏青,好不惬意。但笔者认为,出门打卡并不是春天的唯一选择,因为有好多其他的事可以做,也等着我们做。
一方面,堵在路上,挤在景区,并不会增加我们的愉悦感。“跟风”是国人一向热衷的事情,尽管走出去看春天,是一件赏心乐事,会让人身心舒畅,甚至觉得浪漫,可是一旦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浪漫的事,春天就会谈得浮躁起来。出门本是放松,可如果又堵又挤,到处排队,则很难放轻松,尤其碰到不文明行为,更是倒人胃口。
另一方面,惬意的春天更适合文化活动。春暖花开,走出去当然符合这季节的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要走出去。呆在家里晒晒太阳,读几本闲书,或者走进图书馆去“包场”,安安静静享受静时光,何尝不是春天的浪漫,何尝不比走出去更有味道?而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如飞的时代,不在平时补充能量,几乎是要落后于时代的。
在我们纠结于如何过春天,盘算如何不辜负光阴时,时间就在指缝间流走。春天不必千篇一律,不必羡慕那些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更不要无所事事发呆虚度。如果你真不知道要如何做,那就或陪陪家人,或在书宅时“发霉”,从最简单触手可及的事情着手。这样的春天既不枯燥,也不粗陋,反而能为自己积蓄能量,增加生命的厚度,何乐而不为呢?
过春天,有人尝到的是泥土的芬芳,也有人闻到的是花香四溢,但徜徉在书海里却是别样的风景。你可能感受不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早春的韵味,你也可能无法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但你却可以领略“春日欣荣好时光, 醉心书海与诗乡”的文化气息。(天府新区评论员:田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