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杭州妈妈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其中语文、数学就各有3个;一所小学的四年级班里,人人都参加了校外培训,大部分孩子报的学科类培训班从2个到6个不等……又到了孩子们的暑假时间,“培训班热”也在各地再次升温。(7月19日《人民日报》)
人们通常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若要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就必须要把这张纸涂得满满当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起跑线”式的忧虑中,焦虑的家长们唯恐漏掉孩子身上任何一个空白点,以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等提升技能的课程来填满他们每一个闲暇的间隙。
孩子天生爱玩,需要在督促中成长,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过度拖拽和干预是对他们身心的摧残。最近,在一段被热传的视频中,当孩子被问及上学累还是暑假累时,他竟在哽咽后哭起来。不知有多少孩子如视频里孩子一样,承受着他们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量,累瘫在所谓的“起跑线”上,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童年是金黄色的,应是最令人羡慕的人生阶段。“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无忧无虑、天真无邪、自由生长,这成为很多人生命里最轻松自在的一段时光。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好奇心获得满足,童年生活充满童趣。比如鲁迅的童年,那里不止有三昧书屋,还有他的百草园、社戏、闰土等,这些人或物构成了他的童年记忆,也让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受益匪浅。
不妨适当给童年“留白”。孩子是一张白纸,但不必涂满色彩,要给他们留足自由生长的空间。孩子成长自有其规律和节奏,如果太慢,就会与社会脱节,如果太快,就会与年纪脱节。过着与年纪不相仿的生活,非他们所愿,更令人心疼。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漫灌”和“滴灌”的结合,自然生长才有力量,后劲也更足,“抢跑”和“催熟”都不是教育的正确路径。孩子负担重,教育不该为其“背锅”,这是家长和社会焦虑的扭曲映射。
人生的路还长,提升的机会还很多,不必急于一朝一夕,更不必将我们的意志强加给“无知”的孩子,倘若能在他们童年的白纸上适当留白,或许哪天就能长出一片茂密的森林出来。(天府新区评论员:田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