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历久弥新

发表时间:2024-12-11 17:04 来源:天府新区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丽君

近日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马赵凌云、任星航10人入选。精进银器锻制技艺、推动蒙医药国际化、将风筝扎制技艺搬上荧幕……非遗传承人们凭借自己在各自领域的坚守,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让非遗“活”起来,离不开传承人的守正创新。传承非遗的道路无疑是一条既漫长又充满挑战的征途,它时刻考验着传承人的耐心与努力。自幼受家庭熏陶,与宣笔结下不解之缘,张文年不仅继承了传统水盆制作工艺,还独创皮毛脱脂技法,解决了宣笔传统制作工艺的千年难题;马赵凌云自幼学习峨眉武术,不断钻研技艺,组建“女子功夫团”并利用短视频推广峨眉武术文化,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怀揣着对瓷器艺术的滚烫热血任星航在继承任氏家传制钧绝技的基础上,不断研究钧瓷烧制的传统技艺,开创了日用瓷无匣钵烧制的先例……非遗传承人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非遗文化的精髓,更在不断的探索中,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让非遗“活”起来,需要不断提高对非遗的保护和重视程度。前不久,春节申遗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朋友圈。对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在何地,始终对春节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春节申遗成功,也将连接各族人民情感脉络的绳子系得更紧了。与此同时,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也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人类非遗总数居世界第一。在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吸收外来文化。而非遗保护的兴起,正是让我们在坦然面对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还能牢牢地守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


让非遗“活”起来,需要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非遗的应用场景和传播方式。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利用数字科技展示非遗魅力,打造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平台,让更多人能够在线上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结合现代节庆,举办非遗主题展览或演出,让非遗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其魅力。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有利于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


让非遗历久弥新,不仅是当代传承人的使命,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非遗的新篇章,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天府新区评论员 夏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