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市美术馆举办的“2023成都双年展”自开幕以来,关注度一直很高,乘着成都大运会的“东风”,更让此展人气爆棚。在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看来,成都在一场场高质量展览中与世界文明对话,生动诠释了对外包容开放的艺术品格。(11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年来,很多博物馆门前热闹非凡,尤其是节假日期间更是人满为患,门前排起的长龙,足以让人误认为是哪个社会名流到此造访。其实,博物馆火爆并不奇怪,在博物馆自身外扩力和公众审美力双提升的背影下,人们纷纷涌进博物馆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
曾几何时,博物馆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只需把时钟往回拨十年,人潮汹涌的博物馆并不多,冷冷清清是常态。除了一些科研人员、单位组织以及小朋友外,几乎很少人愿意到博物馆打卡。其枯燥的参观流程、沉闷的文物,直接把游客“拒”之门外。门可罗雀,甚至无人问津,于是博物馆里的文化珍藏只能天天“睡大觉”。
博物馆里的“旧时光”是人类珍贵的记忆。冯骥才先生在参观贺兰山岩画时发出“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感慨,充分肯定了文化载体的价值。时光总是在流逝中变得虚无缥缈,但旧风物却让时光有了痕迹、有了质感。那些陈列的藏品、展示的图片等,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旧时光、一个丰满的故事,它们见证了我们的过去,也必将参与我们的未来。
去博物馆,去唤醒旧时光,去感悟文明之美!这些年“博物馆热”兴起,一些博物馆甚至成了“顶流”,成为旅行者的必去处。我们乐见这样的奔赴:博物馆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经营理念,主动作为,匠心独运,为博物馆带来流量,让“旧时光”不再沉睡;住在钢筋混凝土里的现代人,疲惫的身躯和灵魂需要滋养,到成都打卡省博物馆,到苏州去看园林式博物馆,到国家博物馆去欣赏传世杰作……我们乐见这样的场景:热门博物馆预约一票难求,小众博物馆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门前排队热热闹闹,馆内观展安安静静!
让“沉睡的文物”醒一醒,在旧时光里漫步,在慢生活里品味,感受不一样的美!(天府新区评论员 田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