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岁的郭勇进,身上有很多“标签”。他是企业家,将一个三无小作坊做成了今天的永兴老桥酒厂,年产白酒130余吨,得到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司长马纯良的赞扬;他是乐善好施的郭伯伯,救灾救人义不容辞;他是社区发言人,视社区建设为己任。
正是这许多标签,让郭勇进成了成都天府新区永兴街道远近闻名的好人,他也在今年1月“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的活动中,被推选为“成都好人”候选人。
改造三无小作坊 变成今天的新区“名牌”
走在永兴街道场镇社区玉隆东街上,一股浓浓的酒香飘散,永兴老桥酒厂就坐落在这里。走进酒厂,地面铺设着水泥板,墙面瓷砖到顶,天花板吊顶并安装换气设施,酿酒用的浸泡、蒸煮、加曲培养、发酵池、蒸馏池、冷却器等设备全部是不锈钢材质,干净卫生,易于清洗,整个厂区干净整洁,原用的烧煤蒸煮也改为天然气蒸煮,使得现有的生产加工区无烟尘污染,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加工程序。
“一年半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我投入了大力气进行了改造。”郭勇进笑着说。身为厂长的他衣着朴实,气质亲切,句句话都特别实在。他介绍说,在2000年的时候,恰逢永兴酒厂改制,此时,正想干一番事业的郭勇进看准时机,果断出资购买该酒厂。此前的永兴酒厂产品虽然富含本土特色,却是一个无证无照、食品安全堪忧、环保设施简陋的小白酒作坊,不仅使用的是传统煤炭蒸煮酿酒技术,就连粮食发酵工序也全部是在未经消毒的地面上进行。郭勇进深知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公众的认可,更离不开自身的食品质量安全。他接手酒厂后,从原料入手,采用正宗传统方法,坚持纯粮酿造,重视卫生的他,坚持每天对酿造器皿消毒。经过十多年诚信经营,他的酒远近驰名,在这里买过酒的都知道,永兴酒厂没有假酒,没有偷工减料酒;他的酒也因此非常畅销,许多城里人、外地人慕名而来。
郭勇进坚持用纯粮酿酒
2015年6月,郭勇进决定在保留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投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将原来的瓦房、土墙,变成了现在的水泥地板、瓷砖墙面,并安装了换气设施,酿酒用的设备也由原用的砖混合竹编材质改为不锈钢材质,既干净卫生,又易于清洗,使生产和储存环境都得到安全保障;此外,把原用的烧煤蒸煮改为天然气蒸煮,使得现有的生产加工区无烟尘污染,减少了食品安全隐患,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今的老桥酒厂,不仅品质有保障了,产量也至少提升了三成。不仅如此,在改造设施设备的同时,老桥酒厂还进一步加强了生产过程控制,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和落实了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产品入库和销售台账等管理制度,确保了食品安全。
改造完的永兴老桥酒厂,也成为永兴街道,乃至天府新区的名牌。2015年12月1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马纯良司长视察永兴老桥白酒小作坊后,连称“三个满意”:对严格的过程控制满意,对传统的生产工艺满意,对规范的监督管理满意。2016年7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举行媒体走基层活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医药报、南方都市报等中央、省、市媒体记者齐聚成都,走访成都天府新区永兴老桥酒厂,老桥酒厂的成功转型、成为新区“三小”登记管理过程中,规范、提升的示范点位,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拉赞助出场地 热心社区公共事务
作为企业家的郭勇进胆大心细,做起决策来快、稳、准。而在很多永兴居民的眼中,他却是乐善好施,关心社区发展的大好人。
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郭勇进主动购买帐篷并组织酒厂工人将酒厂所有空地变成了临时避难场所,并免费提供给居民使用,光是他所提供的场地就解决了200人左右的燃眉之急。期间,他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危险,避开大块大块可能掉落的瓦砾,加入抢救受灾群众的行列,应对地震灾害。
2014年的某天深夜,突然洪水来袭。郭勇进虽然已经很疲倦,但还是支撑着打电话召集酒厂的工人,主动积极地参加社区防洪志愿工作中。疏通下水道、转移群众总有他的身影。因为水深看不清,他不小心受伤了,在进行简单处理后,他又继续参加社区抗洪工作。
2015年底安全街居民钟淑珍房屋发生火灾,郭勇进发现火情后,第一个手提着灭火器灭火,及时防止了火情的蔓延。
身为社区议事会成员,在社区议事会会议上,也总是能听到他积极反映百姓诉求的声音。他还关心社区各项事务。郭勇进在知道社区老协每年重阳节活动有困难后,不仅自己主动赞助,还联系身边商业伙伴,每年给社区老协拉来两万元左右的赞助;赞助有了,他又担心老人吃不到健康美味、安全卫生的团圆饭,亲自联系信得过技术好的厨师,再三嘱咐厨师要选择质量过关、口感“软合”易消化的菜品。他甚至全程监督厨师的来料及加工的全部过程,最后还要等到所有的老人吃完饭全部安全离席,他才安心。这些年,社区老年事业在他的协助下发展的更加良好了。每次,社区想要表彰他时,他却总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