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四川省泸定县,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首节钢桁梁吊装,工人在高空施工。杨涛摄
26日下午,龙门乡猕猴桃基地正在采摘
翼龙II无人机真机亮相震撼“军迷”
交通建设
9月26日上午10点,由央视和四川电视台合作完成的《还看今朝·四川篇》重磅推出。探路、开路、筑路、让路,曾经“蜀道难于上青天”,如今四川5年砥砺奋进,交通民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5年里,阿坝、甘孜两州的高速公路建设,是四川交通运输方面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西北,阿坝甘孜两州风景秀丽壮阔,物产多样,资源丰富。川西高原一直是四川境内的明珠,但常年以来,这两地的交通主要依靠国道,一直未能实现高速通行。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大国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入阿坝的汶马高速预计将在2020年通行,而直达甘孜州府康定市的雅康高速,预计最快明年就能通车。天险即将变通途,川蜀风流,还看今朝。
汶马入阿坝 雅康通甘孜
川西高原三年内打通高速公路网
入阿坝
汶马高速预计建成时间:2020年
全长172公里的川西“旅游走廊”
从成都出发,沿成灌、都汶高速,可直达汶川。但到此,高速路戛然而止,车辆须改道国道317线,才能继续深入。
汶马高速就是以汶川为起点,蜿蜒至阿坝州核心地带的一条高速路。沿着杂古脑河上行,经克枯、桃坪、夹壁、米亚罗,穿越鹧鸪山,沿梭磨河下行,止于马尔康市卓克基隧道。总体来说,汶马高速的线路走向,基本上和国道317线呈平行状态——在群山之中选择了一条较为宽阔的河谷,在国道317线的走向上,截弯取直架桥修隧道。
从汶川到马尔康,路旁有很多极具羌族、藏族特色的民俗建筑,一路上也经过了很多知名景点:碉堡耸立的桃坪羌寨、以温泉闻名的古尔沟、万山红遍的米亚罗、秀丽修长的梭磨河峡谷……毫不夸张地说,全长172公里的汶马高速,未来将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走廊。
然而,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海拔从1320米爬升到3225米,高差接近2000米,这让汶马高速的建设难度大大提升。同时,汶马高速也是桥隧比最高的一条道路。
据四川交投集团汶马高速公路董事长牟力介绍,汶马高速总投资约287亿元,目前已经完成30%投资额,截至今年11月底,已累计完成桥梁工程桩基74.8%、隧道工程开挖56.7%。汶马高速全线有望于2019年底贯通,并在2020年实现建成通车。届时,从成都自驾前往马尔康,用时将从原来的六小时缩短为三个半小时。
进甘孜
雅康高速预计建成时间:2018年
“一桥一隧”支起新川藏线
到明年,进甘孜也将有新的选择——雅康高速。
雅康高速起于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穿越二郎山,跨过泸定大渡河,止于甘孜州康定城东,路线全长约135公里,是穿越芦山地震灾区的生命大通道、内地进入藏区的经济大动脉,被称为继318国道之后的“新川藏线”。从2012年8月正式开工到2017年9月全线贯通,川人花了5年时间。
据悉,雅康高速预计于2018年基本建成。届时,成都到康定将实现全线通高速,行车仅需4个小时,比现在至少节约2个小时。
全长135公里的雅康高速,控制性工程(重难点工程)主要是“一桥一隧”,“一隧”即二郎山特长隧道,“一桥”则是兴康特大桥。
二郎山特长隧道全长13.4公里,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施工使用三臂凿岩台车,在隧道断面上凿出钻孔,由工人装填炸药实施爆破,再把渣土运出去。循环往复,直到把整条隧道打通。“2012年开工以来,我们平均每天需消耗一吨炸药。平均下来,每天只能掘进3.6米。”雅康高速C1标段负责人说。
9月26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巨响,二郎山特长隧道右洞最后四米成功爆破,隧道双线实现正式贯通。自此,翻越巍峨二郎山不再耗时一个小时,而只需要15分钟。
而兴康特大桥是“一隧一桥”难题中的另一个重点工程,全长1411米,主桥为1100米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目前,“两塔两锚”已完成施工,预计2018年8月底,兴康特大桥将实现贯通。
航空制造
翼龙II无人机震撼亮相
“世界一流水准,满满四川基因”
“当大幕拉开的那一霎那,翼龙II无人机真机出现在画面里,真是太震撼了!”昨天上午,62岁的高敏君早早就守在电视机旁,等待《还看今朝·四川篇》的播出。
作为一个资格的“军迷”,高敏君曾追随“成都造”翼龙无人机南下珠海,北上北京,见证了翼龙无人机在公开场合的多次亮相。“而今年2月成功首飞的翼龙II无人机一直未能得见,这次算是了了一桩心愿了。”高敏君说。
9月26日,记者从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获悉,翼龙II无人机真机还将于9月29日至10月3日亮相在德阳举办的2017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
今年2月27日,翼龙II无人机成功首飞。它的翼展20.5米、机长11米、高4米,最大外挂重量480公斤,任务续航时间超过20小时。可以满足侦查、打击、边境巡逻、海上搜救,反恐维稳等多种任务需求。
“从翼龙I到II,看上去只是型号的变化。可在背后,无数的技术空白需要填补,无数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翼龙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表示,国外基本上不太可能拿到核心关键技术,“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饰我们的明天。为此,只有走向自主创新这一条道路。”
事实上,在翼龙II首飞之前,就创造了国内察打无人机军贸出口单笔最大合同的纪录,这种模式也开创了中国无人机“走出去”的一条新路,即先有订单,后有研发生产。这也让中国无人机在国际外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一架翼龙无人机需要的零件超过13万个,涉及300多家生产单位,其中,30%在四川,且60%是民营企业。
“这个机翼,是成都青羊工业园区一家民营企业生产的。这个摄像机相当于是飞行员的眼镜,是无人机的重要设备,也是成都的企业生产。”李屹东说,作为一个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今年2月成功首飞的翼龙II无人机,是世界一流的无人机,满满都是四川基因。翼龙II项目四川本地配套率达到了60%至70%。”
灾后重建
古色古香的龙门古镇、挂满枝头的有机葡萄、即将出口欧洲的猕猴桃……9月26日上午,“4·20”芦山地震震中龙门乡,以全新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给我们做广告,以后的发展信心更足了。”直播中出现的葡萄、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姜维军表示,对公司在龙门乡和芦山县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芦山
DGP连续三年增10%
“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电视直播的时候,姜维军一直在现场忙前忙后。“这相当于是给我们做广告啊!而且力度这么大,效果肯定好。”姜维军说,公司在龙门落户两年半,他深切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巨变,对基地在龙门乡和芦山县的发展充满信心。特别是乡村旅游方面,以后一定会有广阔前景,所以基地也将着力发展水果采摘体验游,“我们现在的50余亩蔬菜基地,下一步准备改种火龙果。”
“老板有信心,我们也有信心。”46岁的杨玉君告诉记者,这两天正忙着摘果。他和妻子都在基地打工,两个人一个月能挣4400元,灾后重建修新房的6万元的贷款,现在已经还完了。如今,当地乡村旅游遍地开花,21岁的大儿子开了餐馆,而15岁的小儿子还在上高中,“如果他考得起大学,我们还是供得起。”
备受鼓舞的还有芦山县农业局副局长谢志勇。“灾后重建以来,农业发展非常快。”谢志勇以猕猴桃为例,全县震前有猕猴桃基地约4000亩,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7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总规模达到14.2万亩,改变了芦山农业产业不成规模、不成体系的面貌。
据芦山县有关方面介绍,恢复重建以来,芦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步推进,“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成为美好现实。2014年至2016年,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0%以上。截至2016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亿元,是震前的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是震前的2.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7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87元。
九寨沟
震后依然美丽
“充电提升自己,未来更加美好”
九寨沟县漳扎镇牙屯村,一个高原藏寨,海拔在2300米左右,是九寨沟地震距离震中最近的村落之一。地震发生后,这里有超过一半的房屋在地震中损坏严重。然而,村民们没有因为家园被损坏而消沉,积极投身到家园的恢复重建中。
娜姆的家是传统的藏居,地震让三面石块砌成的墙倒了,大木柱支撑着房屋的主体,没有坍塌。经过一个多月的维修加固,9月26日上午,娜姆一家从帐篷搬回了家中,开始新的生活。
出生在1991年的娜姆,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港资企业做商业房产策划,2014年带着自己的1万元积蓄,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她创立了“娜姆家”品牌,主营藏式休闲类食品,一度成为九寨青年电商的领头羊。娜姆告诉记者,地震突然来袭,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实体品鉴店已经关门了,“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在充电提升自己,迎接美好的未来。未来两三年里,随着高铁和高速路的开通,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到九寨沟,我们的生意会更好,生活也会更好。”娜姆还告诉记者,在她们搬回去之前,已经有不少村民回到了家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家园重建和生活物资保障,九寨沟县还接连举行了两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共提供了15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酥油茶的香味越来越浓,九寨沟人的脸上越来越多的自信和笑容,锅庄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人们的信心和期盼并非梦想,如今的九寨沟,已开始逐步恢复往日的宁静与美丽。(四川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