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始终以“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动力和鞭策,守正创新,以文润城,奋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
一、坚定新思想引领。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创建首要政治任务,实施系统学习、分类研究、对表贯彻的常态化工作体系,建强多层次立体宣传矩阵,推动新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搭建金沙讲坛、百姓故事会、纸鸢书院、“蓉耀青年”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社区宣讲等平台,用新思想照亮人心,立起信仰,汇聚磅礴的奋发力量。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文明创建的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有力督导各级各部门坚决履职,全面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牢牢把握主流意识的主导与强势,出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都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市民友善优雅行为导则》《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在全市坚决地弘扬美好、鞭笞丑恶,城市氛围和社会意识乐观友善、奋发向上。
二、强化文明实践。突出文化滋养涵育。加快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礼敬历史、滋养心灵、开创未来,力促风尚转化、创意转化、作品转化、产业转化,进一步激发追逐进步的创新活力,拓展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与经济价值,保持达观向上、兼收并蓄的开放气度,播撒崇德向善的阳光雨露。深化道德建设,实施核心价值引领、天府文化润城、先进典型示范、市民友善优雅“四大行动”,强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修身实践,传播“最美成都人”“成都榜样”,促进市民对善良、正义、包容、友善、奉献等美德的心理和情感认同。提升“友善公益之城”品牌,力推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扩展志愿服务覆盖面,探索“市民点单、平台统单制单派单、志愿者接单、市民评单”智能化服务场景,鲜明“温暖成都”标识。立足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格局,在3043个社区构建互动化社群场景,文明实践微信群直接链接市民,初步实现阵地亲民化、服务便捷化、体验智能化。
三、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全力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全面践行“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城市文明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以生态文明思想统揽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生态文明思想革新市民的生活习惯,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成为成都的文明新风尚,促使绿色生态日益成为市民的生活理念和行为自觉。全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努力打造中华文明向外传播、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强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作品翻译、传播交流体系,实施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创新工程,建强“书香之都”“博物馆之都”,加快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计划,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启动老旧社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爱成都·迎大运”等行动,更好服务市民。社区治理以美育人,功能改善,文脉突出,文明细胞基础更加扎实,在疫情“大考”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来源:成都文明网)(摘自《2020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