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腊月到元宵后 成都人闹年鼓庆新春

发表时间:2020-01-16 14:0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诗屹

“胡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一首欢快的成都童谣唱出了对新年的期盼。当年老成都人是如何过年的呢?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介绍,过去成都人前前后后要用一个月时间把大年过完,从腊八节吃腊八粥开始,直到刚过完大年的正月十六,全城的男女老少,到成都的东西南北城墙上围着走一圈,迎接春天的到来。从今天起,在“今天古人都干啥”栏目中,记者将和成都民俗专家刘孝昌一起,每天解读当日的一个传统民俗。

刘孝昌介绍,过去成都过年流行一种娱乐方式叫打闹年鼓,从腊月间开始闹年鼓要一直打到元宵后。随着闹年鼓声,春节一天一天临近。团年之后,正月初六直到十六,闹年鼓声更是此起彼伏,把成都推向了新春的热闹之中,使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打闹年鼓这个民俗,从清代流传,一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成都城区每逢年头年尾,以及清明端午时节都还听得到闹年鼓声。

  昔日成都人在欢乐的闹年鼓声中吃腊八、祭灶,忙里忙外忙着办年货。当年成都有数不清的由娃娃们组合成的大大小小的闹年鼓队,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穿来穿去,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入夜时,这一支支鼓队打着大红灯笼、火把,在闹市中、在背街小巷穿行而过,从腊月一直到正月,武侯祠、青羊宫、文殊院、昭觉寺、望江楼、草堂寺以及成都的名胜之地,闹年鼓鼓队的锣鼓声一直不断。

  打闹年鼓的队伍在成都主要是青少年,旧时这种娱乐形式最为娃娃们所喜欢。所用的乐器都是打击乐,通常有鼓(堂鼓或脚盆鼓)、打锣、马锣、大钹这四种,有时为了渲染气氛还用水镲。打锣声音低沉宏大,堂鼓清脆响亮,具有静音的效果,多用于强拍敲击。大钹声音沉闷,水镲声音飘逸,有稳定感,往往在后半拍或弱拍上用马锣,其声音尖锐高亢,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演奏的时候达到良好的效果,能够演出一首首动人的曲牌。

  成都娃娃们打闹年鼓的曲牌很多,仅在民国时成都打闹年鼓的曲牌就多达100余种,当年曲牌内容主要跟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如有《翻山坳》《弹棉花》《炒菜》;歌舞曲如《龙摆尾》《双龙头》等;有与生活习俗相关的如《节节高》《万年华》《年年福》《喜鹊闹梅》等。

  闹年鼓还起到报时的功能。每年成都街头巷尾打起闹年鼓的时候,在欢乐、激昂的鼓声中,人们有了快过年的热闹感觉。闹年鼓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而且演奏的方式简单易学,不分大小。闹年鼓还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地点进行演奏,带来一种新颖的、欢快的娱乐效果。

  闹年鼓还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娃娃们在打击中得到娱乐,通过背谱并与他人合作演奏的过程,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友好相处,同时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所以打闹年鼓在当时是一种正常的、正当的时兴娱乐活动,对青少年身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家长、家人对打闹年鼓非常支持。(来源:成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