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湖畔崛起“西部创新第一城”

发表时间:2017-03-07 15:42 来源:天府新区文明网 责任编辑:余辰璐


蓉城三月,春和景明。驱车从天府广场出发,沿笔直宽阔的天府大道向正南方向疾行,当地势变得略有起伏,如高低错落的音符一扫平原的单调时,一片烟波浩渺的湖面映入眼帘,这便是兴隆湖。成都科学城,就位于美丽的兴隆湖畔。



蓝天白云下的成都兴隆湖。(曾理 摄)


2015年,当作为西部领头羊的四川,提出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成都主动请缨,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应运而生。


2016年,成都多了一顶分量极重的桂冠——国家中心城市。对接“国家使命”,成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成都科学城,成为承载这一核心动力的重大平台。



笔直宽阔的天府大道。(图片由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提供)



鸟瞰天府新区科学城立交。(图片由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提供)


目标剑指“西部创新第一城”,这座科学新城大力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在短短两年内就成为企业纷纷角逐的目的地,加速崛起在兴隆湖畔。


科研人员:必须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领跑者


在成都科学城的项目名单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一系列落户的单位,仅看名字就能看出其行业特征——科学。


随着各项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建成,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正加速向这片新兴之地聚集: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签约落户;中德创新产业合作核心园区揭牌;中铁轨道研发中心、中电建金属结构研发中心等一批科技研发项目开工建设;中科院成都分院新园区等7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被引进......



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精密机器人。(陈曦 摄)


去年10月,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入驻成都科学城。研究院致力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电气、材料、热能、核能、水利、信息、环境、建筑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充分吸纳国内外能源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建设能源互联网业态的科技转化中心、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汇聚平台。


“能源互联网,简单点说就是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就像信息互联网一样。能源互联网研究的使命是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能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能源互联网将在技术、生产、供应等多个环节激发链式变革,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文胜面带微笑,耐心地向记者阐述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据高文胜介绍,能源互联网研究在欧美起步很早,在深度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方面原本优于我国,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严峻的能源形势,倒逼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相关领域不能仅仅只是跟随者。


高文胜说,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力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参与技术攻关的有中科院院士、英国皇家院士,有博士30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3人。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正汇聚到这里。


“我们正在与硅谷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孵化器。我们的潘思铭博士、贺大玮博士、李暾女士都曾供职硅谷。潘思铭曾供职美国苹果公司Cupertino总部,担任苹果手机系统架构师。贺大玮曾先后供职于全球最大电力设备公司ABB、全球三大轨道交通供应商之一ALSTOM以及电源管理供应商NEC美国研发总部。李暾是清华大学和密苏里大学双料硕士,曾是苹果手机、高通骁龙芯片电源设计部分的核心负责人。”高文胜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强大的智力资源。因此,在能源互联网领域,我们有信心,也必须成为国际领跑者。”


企业:政府的细心服务令人感动



亚信安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心。(陈曦 摄)


“我们很幸运能在成都科学城落地生根。这里不仅软硬环境一流,政府的细心服务,也令我们在这里创业充满信心。”在谈到对科学城的印象时,亚信安全副总裁刘东红向记者提及了一件事:去年,亚信安全刚入驻不久就遇到一次突然停电。由于其网络安全生产技术研究院部分研发项目在这里,突然停电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后来,当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人员来了解工作情况时,刘东红就提出,希望以后停电能提前通知,企业好做准备。


“从那以后,科学城一次也没停过电,包括冬季枯水季节也没停过。我们只是试探性这么说说,没想到他们就记在心里,并落到了实处。”刘东红颇为感慨。



众多科研机构已入驻成都科学城。(严永聪 摄)


谈到政府的细心体贴,高文胜也感同身受。


去年,高文胜他们刚到成都的时候,位于科学城的办公楼暂时无法入住,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就为研究院在海昌路建了一个临时办公区。高文胜说,在他们打算为临时办公区购买家具时,管委会的人说附近仓库里有一批旧家具可以免费用,不用买新的,否则以后搬新办公楼会造成浪费。管委会的人还建议临时办公区不要买新空调,租用旧空调就行。


“政府为我们节约成本,比我们自己想的还周到。”高文胜看上去有些激动,“论财力,成都与上海、深圳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但政府工作人员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无微不至的服务意识,绝不在其下。”


据了解,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A区共有11栋办公楼,早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高精尖”企业陆续搬入这里之前,在该区9号楼,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的政务分中心、经发局、规建局、国土局、社事局等单位就已经开始办公,为企业办事提供方便。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还先后实施了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三证合一、企业集群注册、“容缺后补”等行政审批模式,引进了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成为西部地区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政务服务先行区。”在新区主政者的眼里,这一“高”和一“低”,不仅是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条件,也将成为孕育新区产业基石和蓄积领跑能量的丰沃土壤。


不仅如此,在成都科学城天府菁蓉中心A区,还有百胜集团、星巴克等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用餐选择,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成都银行、中国移动等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及时的金融和通信服务,而成都天府新区人民医院也将在此开设医务室……让在这里工作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各种便利。


“成都科学城相对于市中心而言有一定距离,公共出行方式较为单一。管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就与交通部门研究,目前已开通定制公交了。”刘东红说,“你看,想让公交线路规划到哪就规划到哪,好舒服嘛!”


政府:努力争创国家科学中心


不久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签署了关于西南地球科学创新中心项目的投资合作协议。据天府新区投资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包括“地球深部探测与能源资源安全国家实验室”“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中心”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地球深部探测与能源资源安全国家实验室”是以地质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规划目标,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天津、成都三个区域创新中心共同建设。“青藏高原国际地学研究中心”将围绕深地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创新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的资源能源效应、青藏高原地球深部动力机制、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西南地震活动带动态观测、深地资源勘查开发等地质理论和方法技术,引领地球科学创新,将成都打造成国际地球科学研究前沿。



成都科学城菁蓉中心A区。(图片由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提供)


类似西南地球科学创新中心这种前沿科学研究项目,无法立竿见影、马上见到经济效应,但是在成都科学城落地的却不少。


中核集团环流器技术实验室、中科院高海拔宇宙线实验室、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成都科学城把兴隆湖畔的黄金地段都给了这些重大科学项目、重大科学装置。“发展新科学是成都科学城的核心使命。我们正努力打造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基地。”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相关人员称,优先引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依托单位和重大科学装置,使科学城在立城之初就谋求孕育可持久的科学基因和创新基因。


新科学造就新技术,新技术创造新产业,新产业支撑新城市。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成都科学城围绕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三大目标,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加快打造成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成都科学城环兴隆湖规划布局了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军民融合、国际合作、创意设计六大产业组团。累计引进包括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诺基亚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亚信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在内的重大项目119个,总投资1607亿元。未来,还有更多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新兴金融等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将在这片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我国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指出应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载体平台,作为“双核成都”的全新一核,成都科学城,将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引领作用,努力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从根本和长远上支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